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六藝通論

六藝通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06871
劉伯驥
台灣中華書局
2017年11月2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406871
  • 叢書系列:中華社會科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70頁 / 25k正
    中華社會科學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六藝與六經同出於儒家思想,六經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傳統,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中國文化教育淵源,六藝之內含與價值均在本書。知六藝,可以了解中國社會之本質、民族之文化、生活之方式、思想之傳統等。



    本書特色

      

      1.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中國文化教育淵源,六藝之內含與價值均在本書。

      2.知六藝,可以了解中國社會之本質、民族之文化、生活之方式、思想之傳統等。

      





    自序

    導言



    第一章?? ?周代學校教育

    第一節?? ?教育觀念

    第二節?? ?學校制度

    第三節?? ?修學程序

    第四節?? ?教學理論和方法

    第五節?? ?師生的關係



    第二章?? ?儒家教學與課程

    第一節?? ?釋儒

    第二節?? ?師與儒

    第三節?? ?儒的特性

    第四節?? ?儒家的流派

    第五節?? ?儒家教學課程



    第三章?? ?何謂六藝

    第一節?? ?六藝的定義

    第二節?? ?孔門的六藝

    第三節?? ?六藝的批評



    第四章?? ?禮

    第一節?? ?禮的起源

    第二節?? ?禮的定義

    第三節?? ?禮的目的

    第四節?? ?禮的內容



    第五章?? ?樂

    第一節?? ?樂的起源

    第二節?? ?樂的目的和效用

    第三節?? ?樂器與樂律

    第四節?? ?舞與樂

    第五節?? ?詩與樂

    第六節?? ?禮樂的合一



    第六章?? ?射

    第一節?? ?射的意義

    第二節?? ?射的效用

    第三節?? ?射器

    第四節?? ?射禮

    第五節?? ?射學



    第七章?? ?御

    第一節?? ?車的起源

    第二節?? ?車和戰爭

    第三節?? ?御學

    第四節?? ?射御的合一



    第八章?? ?書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

    第二節?? ?文字的演變

    第三節?? ?六書

    第四節?? ?文具書籍



    第九章?? ?數

    第一節?? ?數的起源

    第二節?? ?數的觀念

    第三節?? ?應用數學

    第四節?? ?幾何與三角

    第五節?? ?天文與曆算

    第六節?? ?數的教學



    第十章?? ?歷代的六藝

    第一節?? ?六藝的演變

    第二節?? ?漢儒與六藝

    第三節?? ?唐儒與六藝

    第四節?? ?宋儒與六藝

    第五節?? ?明儒與六藝

    第六節?? ?清儒與六藝



    第十一章?? ?結論

    第一節?? ?六藝對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六藝和中國民族性

    第三節?? ?六藝和自由七藝的比較

    第四節?? ?六藝的評價





    自序

      

      六藝之學,漫漶冥晦者久矣。六藝之目為禮、樂、射、御、書、數。顧禮、樂、射、御、書、數之藝既不易知;六藝與六經混稱,則六藝之義更難明。自闕里宏教,孔門以四術授徒,歷代彥儒,抱殘經而追訓詁,守師法而重微言,故以儒家該其全,舍六經而殆無學矣。世人知六經為儒家之師承,而不知六藝為儒家所自出;世人知六經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傳統,庸詎知六藝為中國文化教育之淵源。蓋六經乃載道之文耳,六經要旨,仍以六藝為內容。彼軒輊之殊途,致本末而失統。孔子曰:

      

      「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以夫!」是以六藝雖有其名,而莫辨其實也。

      

      竊思各國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崙、希臘、希伯萊、印度等,均有授學之課程,為其民族思想之定型,生活方式之指導。換言之,即為民族所用以求生存之方法。方法有精粗,即為文野所由分也。古代中國民族,其團結生存之方法,及社會文化之發展,自循固有之途徑;而其教人,又必有共通之課程,始能適當當時環境之需要,此理至為明顯。西洋教育既以自由七藝為課程,而中國亦以六藝教人,無論範圍有大小,影響有久暫,其為東西民族生活之方式,學術思想之中心,意義原無以異焉。

      

      慨自赤虜猖披,大陸成蜩螗之局,豈唯江左衣冠,仰且吾民其魚,痛念國難,環顧世變,今華夏遘罹厄運,廣言之,實由於文化崩潰之結果。若匡復中國之文化,首應認識自己民族之特徵,然而欲究察其特徵,又必需瞭解社會之本質,生活之方式,思想之傳統,舍六藝何由得哉?當今談西洋教育者,嘗倡自由藝之學,以為科學之補偏救弊。然則,談民族文化者,若棄六藝而空思冥索,不啻適燕而南轍也。六藝之蘊義與價值,既深厚如此,用敢不揣淺陋,探求先哲遺言,編為專書,以就教於邦人君子。若夫莊生譏大儒以伐冢,老聃斥六經為陳述,遠古文獻之蒐輯,豈徒求詩禮玩朽骨之學而已耶!是為序。

      
      民國四十四年雙十節劉伯驥書於美國舊金山國民日報




    其 他 著 作
    1. 西洋教育史
    2. 西洋自由七藝綱要
    3. 宋代政教史:中篇、中下篇(共2 冊)
    4. 宋代政教史:上篇(共2 冊)
    5. 唐代政教史(全1 冊)